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—DAY1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月 26, 2018 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︱Day 1 ■ 開幕式 地 點: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 ■ 專題演講 講 題:Wittgenstein的美學思考與教育 演講者:郭實渝 教授(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退休研究員) ■ 學術論文及實務論壇發表(一)人文教育 藝術教育中的精神自由境界:中西比較視域下論莊子與Maritain之精神自由 禪宗的美育思想:敦博本《六祖壇經》新詮 ■ 茶敘•餐敘•心靈交流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—DAY2(會議篇) 3月 26, 2018 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︱Day 2 (會議篇) 地 點: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■ 專題演講(二) 講 題: 《安蒂歌妮》的悲劇美學在教育哲學上的蘊義 演講者:黃 藿 教授(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) ■ 專題演講(三) 講 題: 杜威藝術經驗運作論及其教育意涵 演講者:單文經 教授(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) ■ 美育論壇 主 題: 坎伯神話智慧與教育美學 引言人: 馮朝霖 教授(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) 林美玲 博士(教育曠野負責人) 徐永康 博士(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) 許宏儒 教授(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 理教授) ■ 學術論文及實務論壇發表 閱讀完整內容
專題演講二:《安蒂歌妮》的悲劇美學在教育哲學上的蘊義/黃藿教授 11月 06, 2017 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•專題演講二 The Fifth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esthetics 講 題︱ 《安蒂歌妮》的悲劇美學在教育哲學上的蘊義 講 者︱ 黃 藿 教授 現職: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文學院院長 學歷: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、碩士、博士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育哲學碩士 經歷: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師資培育中心、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合聘教授,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學術專長:教育哲學;倫理學;通識教育理論與實務;亞里斯多德倫理學、政治哲學、詩學;古希臘悲劇美學 社會服務:中國哲學會理事;台灣教育哲學學會理事;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;通識教育學刊總編輯;通識在線雜誌社社務委員、編輯委員 摘 要︱ 《安蒂歌妮》 (Ἀντιγόνη/ Antigone) 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里斯(Σοφοκλ ῆς, 497- 406 BC )在 441 BC 前後的劇作,它也是後者悲劇劇作中一部相當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。劇中女主角安蒂歌妮是伊底帕斯的女兒,她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,將自己的兄長,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,而被處死,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。劇中人物性格刻劃鮮明,劇情發展絲絲相扣。安蒂歌妮被塑造成維護親情與自然法,不向國法世俗權勢低頭的女英雄形象,激發了後世許多哲思。劇中人物堅持自己的信念與看法,絲毫不肯妥協的性格,造成了角色之間劇烈的衝突,最後釀成無法收拾的悲劇。此一慘絕人寰的人倫悲劇卻多少也反映了人性某方面的真實面,因悲劇行動事件所引發的哀憐與恐懼,給觀眾帶來心靈無比的震撼與衝擊。 本文將以亞里斯多德《創作學》所建構的的悲劇理論來分析並檢視該劇。亞里斯多德曾指出,悲劇最重要的功效是療癒與淨化心靈,該劇除了讓人體會到安蒂歌妮的勇敢與執著於兄妹親情,而不惜挑戰國王的禁令,勇敢面對國法制裁,堅持不肯妥協去挑戰命運,帶給觀眾哀憐與恐懼的心情。亞里斯多德認為,悲劇能給人帶來情感與靈魂的共鳴,讓觀眾能因此在心靈上獲得淨化與提升。本文將從悲劇創作的六大要素:情節、人物性格、語言、思想、場景、歌曲,來進行該劇作的分析,...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