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演講二:《安蒂歌妮》的悲劇美學在教育哲學上的蘊義/黃藿教授

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•專題演講二
The Fifth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esthetics

  題︱《安蒂歌妮》的悲劇美學在教育哲學上的蘊義

  者︱  教授
現職: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文學院院長
學歷: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、碩士、博士
            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育哲學碩士
經歷: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、師資培育中心、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合聘教授,通識教育中心主任
學術專長:教育哲學;倫理學;通識教育理論與實務;亞里斯多德倫理學、政治哲學、詩學;古希臘悲劇美學
社會服務:中國哲學會理事;台灣教育哲學學會理事;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;通識教育學刊總編輯;通識在線雜誌社社務委員、編輯委員

  要︱
《安蒂歌妮》(Ἀντιγόνη/ Antigone)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里斯(Σοφοκλῆς, 497- 406 BC)在441 BC前後的劇作,它也是後者悲劇劇作中一部相當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。劇中女主角安蒂歌妮是伊底帕斯的女兒,她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,將自己的兄長,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,而被處死,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。劇中人物性格刻劃鮮明,劇情發展絲絲相扣。安蒂歌妮被塑造成維護親情與自然法,不向國法世俗權勢低頭的女英雄形象,激發了後世許多哲思。劇中人物堅持自己的信念與看法,絲毫不肯妥協的性格,造成了角色之間劇烈的衝突,最後釀成無法收拾的悲劇。此一慘絕人寰的人倫悲劇卻多少也反映了人性某方面的真實面,因悲劇行動事件所引發的哀憐與恐懼,給觀眾帶來心靈無比的震撼與衝擊。
本文將以亞里斯多德《創作學》所建構的的悲劇理論來分析並檢視該劇。亞里斯多德曾指出,悲劇最重要的功效是療癒與淨化心靈,該劇除了讓人體會到安蒂歌妮的勇敢與執著於兄妹親情,而不惜挑戰國王的禁令,勇敢面對國法制裁,堅持不肯妥協去挑戰命運,帶給觀眾哀憐與恐懼的心情。亞里斯多德認為,悲劇能給人帶來情感與靈魂的共鳴,讓觀眾能因此在心靈上獲得淨化與提升。本文將從悲劇創作的六大要素:情節、人物性格、語言、思想、場景、歌曲,來進行該劇作的分析,並從教育哲學的觀點來探討該劇所蘊含的哲學意涵。

關鍵詞:索福克里斯,安蒂歌妮,悲劇美學,亞里斯多德

推薦閱讀書目︱
以下書目編號1-2任擇一本,3-5任擇一本
1. 羅念生(譯)(2014)。Aeschylus著。古希臘悲劇經典。北京:人民文學。
英譯本參考:Sophocles' Antigone
https://mthoyibi.files.wordpress.com/2011/05/antigone_2.pdf
2. 劉毓秀、曾珍珍(譯)(1995)。Sophocles著。希臘悲劇。台北:書林。
3. 劉效鵬(譯註)(2012)。Aristotle著。導讀:詩學。台北:五南。
4. 陳中梅(譯)(2001)。Aristotle著。詩學。台北:臺灣商務。
5. 王士儀(2000)。論亞理斯多德創作學。台北:里仁書局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第五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—DAY1

專題演講一:Wittgenstein的美學思考與美感教育/郭實渝教授